從小時候開始,我便明白"世界上是没有不吃鱼的貓"这个道理。
不論是大猫或是小的, 牠們都愛吃,只是時間,地點和物種的問題。小時候的牠在人前會很乖,裝傻裝可愛,好像牠真的不會對魚有興趣,但一旦有機會接觸了魚,就會給那鮮(腥)味所吸引,食過翻尋味.
人也是一樣, 我覺得"嗜魚"只是一時的慾念,貪一時的快感或是貪新鮮,求刺激而已。碰到有良知的,會知道倦鳥知返,遇著一個嗜魚為樂的,就早閃早著,免得傷痕累累,恨错难翻。所以当友人告诉我另一半出去偷吃,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不足为奇。然后接下来就看他/她看得过去没有,如果不行,就快点走,免得浪费自己的時間。不是要勸他或她快不流情,也不是要教人分开,只是我相信吃了魚的貓是會再一嚐其味。與其要呆呆的等著愛人回頭,倒不如趁快離開,令自己樂得清靜時又可以找到一個更愛自己的人。
我也碰過確有死心眼的一群,看到他們情願等到頸長,盼到口乾,冇法守得雲開見月明也要把頭丟到水裡泡,也不禁婉惜,要知道有时候勸不來就是愛莫能助啊!
不过,如果有一个情况是你的爷爷或是公公去"吃魚",而你的嬷嬷或是外婆又患了老人病,那你又怎样看呢?
要是問我就随他吧, 他的行為也可以理解吧!條件是只要犯不著家人朋友的话就可以了,即是說有錢就去玩,冇錢就不要東借西度,要氹要騙盡家人朋友的錢去貼人家,跟人家卿卿我我。因为偷吃魚已不見得是有多值得炫耀的事,還要撕破臉皮向人家借錢去食,就更髪指了,不是嗎? 雖然他有藉口或動機去做,但是做人都是量力而為比較耐活一點.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